成立依據
|
1966年5月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簽署之大西洋鮪類保育國際公約 |
成立時間
|
1969年3月 |
管理水域
|
所有大西洋水域(含地中海) |
管理魚種
|
公約水域內鮪類及類鮪類(Scombriformes, Trichiuridae 及Gempylidae 族,及Scomber 類除外),及在公約水域內從事捕鮪作業中所捕撈而尚未經另一個國際漁業組織調查之其他有關魚種 |
總部所在地
|
西班牙馬德里 |
加入成為締約方之資格
|
聯合國及其專門組織的會員 |
締約方
|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巴貝多、貝里斯、巴西、加拿大、維德角、中國大陸、象牙海岸、庫拉索、埃及、歐盟、法國(聖皮耶與秘克隆群島)、加彭、迦納、瓜地馬拉、赤道幾內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宏都拉斯、冰島、日本、韓國、賴比瑞亞、利比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墨西哥、納米比亞、尼加拉瓜、奈及利亞、挪威、巴拿馬、菲律賓、俄羅斯、薩爾瓦多、聖多美普林西比、塞內加爾、獅子山共和國、南非、聖文森、敘利亞、千里達、突尼西亞、土耳其、英國(海外領地)、美國、烏拉圭、萬那杜、委內瑞拉、格瑞那達等52個國家及實體 |
合作非締約方
|
玻利維亞、我國、蘇利南、蓋亞那、哥斯大黎加 |
網址
|
https://www.iccat.int/en/ |
簡介
|
「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係為保護大西洋鮪類資源而於1969年成立之國際組織,其每年皆會召開會議,針對其管轄水域中之鮪類及類鮪類資源狀態進行評估及議定管理措施。
在ICCAT召開正式委員會議(年會)之前,通常會先行召開科學諮商會議,包括「研究與統計常設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Research & Statistics, SCRS)會議及SCRS下之「魚種工作小組」會議,以探討各國之漁業狀況(包括漁獲量及船數變動)、各類漁業資料之蒐集情形、評估模式之應用與評估結果之檢討、及對lCCAT建議案或決議案之執行成果等。最後將在SCRS全席會議中議定合適之評估結論及管理建議,提交委員會參考,俾ICCAT對各鮪類及類鮪類擬訂管理措施。 |
我國參與情形
|
大西洋為我國遠洋鮪釣漁船主要作業漁場之一,長鰭鮪、大目鮪、黃鰭鮪和劍旗魚是主要捕撈魚種,年漁獲量於1990年起即超過4萬公噸,至1999年更高達5萬公噸。
由於我國為大西洋之漁獲大國,我國自1972年起以觀察員身份參與ICCAT相關會議,提供漁獲資料、解釋漁業狀況及協助評估資源狀態,對該資源之瞭解及管理都有相當重要之意義,對我國權益之維護也有相當正面的助益。
爾後,我國於1999年申請成為ICCAT之「合作非締約方」至今,與其他締約方共同享有分配漁獲配額之權力,可於會議自由發言及提案,但不具投票資格。 |
ICCAT相關文書
|
|
2019年召開之
會議 |
日 期
|
地 點
|
內 容
|
1月28-29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公約修訂法律編輯技術小組締約方會議 |
2月7-9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黑鮪管理策略評估技術小組期中會議
|
2月11-15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黑鮪小組期中會議
|
2月25-28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劍旗魚小組期中會議
|
3月4-7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第二魚種小組期中會議
|
3月12-15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大西洋白旗魚資料準備會議
|
4月1-4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第13屆整合監控措施(IMM)工作小組會議
|
4月8-12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生態系次委員會期中會議暨資源評估方法工作小組會議
|
4月22-26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黃鰭鮪資料準備會議 |
5月8-10日
|
美國 加州
|
聯合鮪類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集魚器工組小組會議
|
5月20-24日
|
待定
|
短鰭馬加鯊資源評估更新會議
|
6月10-14日
|
美國 邁阿密
|
大西洋白旗魚資源評估會議
|
6月24-27日
|
葡萄牙 奧良
|
小鮪類小組期中會議
|
7月8-16日
|
象牙海岸(暫定)
|
黃鰭鮪資源評估會議 |
9月16-20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
9月23-27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研究與統計常設次委員會(SCRS)魚種小組會議 |
9月30日-10月4日 |
西班牙 馬德里 |
研究與統計常設次委員會(SCRS)全席會議 |
11月18-25日 |
庫拉索 |
委員會第26屆定期會議 |
|